精彩的攀登照片搭配耐人尋味的冒險故事,總是能讓人熱血沸騰。在台灣你知道的攀岩地點有哪些呢?第一次看見林雋的社群帳號,他讓我對在台灣攀岩這件事開展了新的藍圖,一張又一張美麗又壯闊的岩壁風景,是隱藏在馬祖的極北邊境「東引」小島,他在峭壁上尋找更多自由的可能,一起來看看攀登冒險家林雋的精彩分享吧!

Q:請問林雋目前的職業以及喜歡從事的戶外運動,是什麼原因開始接觸的呢?

主要的工作是圖庫公司的攝影師,同時有在自由接案,沒有案子的時候則是登山嚮導、專欄作者、講師,只要能夠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,幾乎什麼都做一些。



 

從小就很喜歡接觸大自然,但真正開始登山是升上高中之後,我的學校位在南投魚池鄉,四面環山還有小溪流過,由於住校沒有開放手機使用,所以我們放學後沒事都會帶著五金行湊來的裝備到後山開路、溯溪,直到高三時才比較認真從網路上學習登山的知識,以及該如何準備行程。高三畢業後自己跟同學組隊去了南湖大山、奇萊北峰,才算是正式開始了登山這項活動;大學加入了登山社,才學習了溯溪、攀岩、雪地攀登等技能。




Q:在攀岩的過程中,對於自己的身心靈有什麼特殊影響?

 


 

兩次蛟龍瀑布的冒險,是一個重新檢視自我的機會,更加確定自己所熱愛的事值得我付出生命去追尋。

 

在攀登蛟龍之前我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潮,老實說我從來沒有從那場攀登意外中真正走出,雖然持續有在從事冒險的活動,但心中不免會對自己懷疑,也曾有過停下腳步的想法。但對我問自己如果不冒險了,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時,自己還是沒辦法很斷然地放棄長久以來帶給我快樂跟感動的這一切。

 


攀登蛟龍瀑布,我承認某種程度上帶著一點瘋狂(但我有經常提醒自己必須理性準備、評估現場狀況),想做一件自己都不相信能夠做到的事;而真的做到,而且平安下來時,身體上我知道自己已經瀕臨極限:雙手不聽使喚,無法握合,(可能是因為墜落撞到瀑布的岩壁傷到了中樞)導致手指的末梢神經到現在都沒知覺。


但心理上,蛟龍代表著冒險世界的廣大,如果就連蛟龍這樣的岩壁上,都能夠刻畫出嶄新的可能,那我便有信心去探索更多的未知。

Q:目前從事戶外運動,最喜歡的地點是哪裡呢?



若要說一個我最喜歡的地方,讓我一再返回,那它非東引莫屬。

應該說,我把我的一部份留在了東引。最一開始認識東引,無非是因爲它的自然景觀,海景跟岩壁,還有整座小島散發的異國感。熱愛傳統攀登以及純粹的探險,東引就像一張空白的畫布,可以任由我們發揮想像力,在沒有既有路線存在的干擾下盡情作畫,只要有創意就有可能性;但三番兩次地造訪,除了爬不完的未登路線之外,跟這裡的人有更大的關係,和他們成為朋友並且被接納。


對一群外來者而言,我們慢慢產生了一種歸屬感,無論多久,幾位夥伴總是會想辦法抽空回到東引。


Q:身為戶外好手,為什麼會想選擇HANCHOR的背包?


 因為我從事的活動主要都和攀岩、登山有關,Hanchor是少數登山包品牌中,有同時考慮到輕量化、耐用度、易用性以及美觀等元素的競爭者,而採用的布料X-pac在長時間的使用下,尤其是在粗糙岩壁上的拖拉和通過地形時,也展現抗撕裂的性能。


 承上述,Hanchor讓我在高強度的活動下不必擔心包包是否會解體,能夠很有信心的拿來作為主力裝備。


林雋想跟大家分享:


Hanchor的包讓使用者有各種客製化、模組化的選擇,前者是在購買後便無法改變的,如:材質、背長等;後者則是負重系統、扣具、頂袋等配備。以HanchorFrost這顆包為例,為了讓這顆包更貼近我輕量化的使用習慣,我把鋁條拆除,並且自己依照附贈的背板(M-Pad)的形狀另外裁切了一片鋁箔睡墊,將兩張軟墊塞入取代原本的負重系統,再加上小包HanchorSilt增加日常取物的空間,種種細節都讓我對它愛不釋手。



在探險攀登上,裝備的「均衡」應要大於「輕量」的特點,必須足夠耐用,才能經得起惡劣環境的摧殘。

 

說一則關於這顆包的小故事:我們要從蛟龍瀑布垂降下來時,在倒數第二個繩距失手放掉了背包,當時距離地面還有超過80米,這顆背包裝著20公斤的裝備朝地面自由落體,來不及我們反應的時間背包在瀑布底部發出了悶沉的巨響,雖然看不到背包的樣子,但我心想承受了這樣子的撞擊,這顆包大概早就支離破碎。隨著我們逐漸接近地面,來到背包身旁時才驚覺,上頭除了幾處小破洞之外,幾乎完好無缺,甚至打開後,裡頭的裝備絲毫沒有損壞。

(圖:背包掉落超過80米後幾乎完好無缺)


除了運氣之外,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Hanchor包的品質無庸置疑,事後我聯絡了客服,把破損了幾個洞的包寄回原廠,過沒多久,修補好的背包將繼續陪我到處探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