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多元的戶外運動體驗、認真充實的訓練,是我看到阿甘社群帳號時的第一印象,仔細閱讀阿甘每篇認真生活的貼文,會發現他似乎是個從不為自己設限的人,勇於挑戰、嘗試不同令他感興趣的新鮮事物。身為前戶外用品店員,他對於戶外裝備也有自己的一套專業理解,本期採訪就來一起看看阿甘如何詮釋、展現用力生活的態度吧!
Q:請問阿甘目前的職業、性格、興趣、喜歡的戶外運動?
嗨,我是阿甘,阿甘正傳的那個阿甘,朋友會給我取這個名,是因為多年前某個剛騎上單速車的夜晚,跟一群新朋友一起在彩虹橋集合出發,目的地是大家河濱公園的大帳篷,而我已經騎過頭很久很久,怎麼叫我或是打給我我都不停下,而且大家也都是跟我初次見面,於是就給了我阿甘這個綽號,而「苦盡甘來」成為我的座右銘,「苦是樂的種子」更是用墨水烙印在我手臂上的文字。
(圖/2015年&2024年)
我是前戶外用品店員,現在當上班族,還正在適應中,但就像人生一樣,不同的身份都要體驗一下,場地自行車、公路車愛好者、攝影師、吉他手、鐵人運動員、無業遊民、拳擊手、我老婆的老公...等。
騎最久的單車、總是難以喜歡的跑步、為了比三鐵學的游泳、登山走著走著就跑起來的越野跑、拿相機拍的還可以就自稱攝影師、會彈幾個和弦也可以說自己會彈吉他、懶得走路想要快一點去巷口買甜甜圈也可以學學滑板。
圖為2021我第一次爬百岳,是到戶外用品店工作的第一個月,買了第一顆Hanchor(沒錯我的第一顆登山包就是Hanchor),從當時的大鹿林道吃牛排,三天兩夜住山屋背了許多美食及三件外套近二十公斤,後續我又再次走了秀霸線、帶老婆兩個人再一次大鹿林道進大霸群峰,這段時間的進步與改變,無非是從一個隊員成為領隊,二十公斤的背包變成了七公斤。
(圖/2023年1月能高安東軍)
要說到最「刻苦銘心」的賽事,那肯定是2023年年底的大鵬灣二鐵賽,當時的我還不會游泳,那是我準備將近半年的賽事,前一年同場比賽,完全沒有訓練且好高騖遠,下場是DNF(Do not finish),而今年的目標是想要上凸台,貪心一點的說是想要站在正中間的那一位,跑三公里十二分鐘,最有自信的單車四十公里一小時零二分,兩個轉換區都在兩分以內結束,最後的跑步十公里卻跑出五十一分,比預期慢了六分鐘,在最後幾百公尺錯失了第一名,不過賽後並沒有太多的難過,畢竟是一場跟自己的比賽,已經繳出了最好的成績了。
Q:曾有想放棄訓練的時候嗎?請和我們分享訓練心法!
我不是什麼勤奮訓練的人,所以放棄對我來說是家常便飯,但如果是有了目標就不一樣了,為了完成今年三月的第一場鐵人三項比賽,報名了一對一的游泳班,心裡想著:只要游泳在時間內順利上岸,後面的單車與跑步兩項不是問題,這是完成的唯一辦法。
(圖為2024年3月普悠瑪鐵人賽完賽)
前方大口袋的空間由網布變成X-PAC布料,是不是我放了一頂自行車帽在裡面你也沒發現。
因為登山有了良好的打包習慣,放東西我習慣做好分類,雖然裡面沒有夾層分隔,但可以透過不同顏色的收納袋區分鞋子及衣服,一目瞭然。
兩側口袋的束繩變成雙繩之後,讓我不用額外加外掛繩也能固定登山杖不亂跑。
無論什麼包款我都會裝上的肩前收納袋
日常使用:中間會放錢包、耳機、常備藥品,外側網布會放眼藥水、鑰匙
接下來要來傳授我可以把這顆背包當登機包的好方法
同場加映,背著汗可去奇萊拍婚紗